?
所謂“同聲傳譯”就是指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講話的情況下。不間斷地將內容口譯給聽眾的一種翻譯方式。從前些年爆紅網(wǎng)絡的翻譯女神張璐。再到后來的周宇。張京。她們都被奉為“女神”。而且同聲傳譯這種職業(yè)也帶有光環(huán)。很多人都是羨慕嫉妒恨。從事翻譯工作的人。無不把“同聲傳譯”當成最高目標。但是很多人對“同聲傳譯”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“日進斗金”“光鮮亮麗”。卻不知背后的故事。今天譯雅馨翻譯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“同聲傳譯”認知的誤區(qū)。首先。很多人覺得只要精通外語的人就可以做同傳。如果按照這種邏輯的話。那么“歐盟”為什么還要專門設立口譯司呢。因為大部分歐洲國家的公民都精通兩種及以上的語言。那豈不是“全民皆同傳”。所以這種邏輯顯然是謬論。當然了。精通外語是做好的同傳的先決條件。同傳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。不經(jīng)過專門的技巧訓練。那么語言天賦再高。專業(yè)知識再豐富。也不一定能夠做好同聲傳譯。其次。很多從事翻譯把“同聲傳譯”當成語言學習的最高境界。認為同傳的外語水平肯定比交替?zhèn)髯g和筆譯的都要好。造成這種誤解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同聲傳譯難度系數(shù)太高的原因。其實同聲傳譯和交替?zhèn)髯g。筆譯。它們分屬不同的語言系統(tǒng)。而且它們的側重點也是不相同的。所以并不存在誰高誰低。正所謂“聞道有先后。術業(yè)有專攻”。再者。很多人都說同聲傳譯是按照小時計費。所以收入極為可觀。最初同聲傳譯進入中國市場時。因為人才稀缺。所以價格被炒得很高。但是近些年。隨著越來越多譯員的加入。“時薪”的概念恐怕不復存在了。目前市場上一般同傳的價格是在3000元至8000元/天不等。這個需要根據(jù)譯員的水平和經(jīng)驗進行細分。而且不是每天都會有同傳的需求。所以根本不像瘋傳的那樣“年進百萬”之說。最后。很多人覺得同傳是一門非常吃香的職業(yè)。所以很多家長就對孩子寄予厚望。這些家長覺得越早學越有優(yōu)勢。有的家長更為夸張地是。在孩子7歲的時候。就送孩子去培訓機構學同傳。但是他們卻忘了。同聲傳譯是要把兩種語言在短時間內進行轉換。這就要求譯員對兩種語言熟練掌握。一個7歲的孩子。連母語可能都掌握不好。如何學習同傳呢。所以并不是越早接觸同傳就越好。至少要在成年以后。對語言掌握得相當熟練然后在進行接觸。這樣才能有效果。譯雅馨翻譯覺得很多人把同聲傳譯過于神化。要知道同聲傳譯也是一種普通的職業(yè)。譯員更是普普通通的人。并不是萬能的神。所以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同聲傳譯這門職業(yè)。譯雅馨翻譯。一家認認真真從事翻譯服務的企業(yè)。